课程开始,徐心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作为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数智化”转型是所有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而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实现“数智化”转型,是每一名刚入学的MBA学生都应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徐心教授借用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的思考,在课堂上给出了自己别开生面的诠释。
第一性原理源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观点,徐心教授援引其在《形而上学》著作中的原话“在每个系统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认为
第一性原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从现实出发,追根寻底,探究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亚里士多德阐明,万事万物皆有四类原因(称之为elements,即要素):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徐心教授从“四因”出发,分享了他对企业“数智化”的第一性思考。
质料因:针对DIKW不同的数智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方法。从质料因的角度,徐心教授解构了应输入的“数智化”转型的数据和算法,将“数智化”的输入资源(质料)分为DIKW四类——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在 DIKW数智分层体系中考察哪类数据资源更能提供长期竞争力:知识(K)和智慧(W)更会产生长期利润;数据(D)与信息(I)本身不是管理资源,更偏重应用价值。DIKW为企业带来了差异化价值,在管理方面应各有侧重。可见,质料决定着深度学习输出的能力——质料或形式不同,人们获取“数智化”的能力也各异。质料因使人知晓输入的“数智化”转型的数据和算法具有何种价值。徐心教授在本章节分享了关于客服中心质检的案例研究,通过保险公司超过8000小时的服务电话通话记录,利用模型强大的图像识别和分析能力,对语音片段的频谱图进行整体性的分析,识别有服务质量问题的通话。从而实现自动识别客户情绪、并基于情绪洞察计算,最终提高服务质量的解决方案。
形式因:从规则到“元规则”的转变。从形式因的角度,徐心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时代,管理思维正呈现出从规则到元规则的思维变革。作为产生规则的方法,元规则不囿于规则思维而是判明:哪些输出是对业务有价值的预测,业务人员指示何种数据能够提供预测,技术人员谙熟何种算法适合将输入与输出两类数据相互联系。企业“数智化”转型也正伴随着这种思维变革而展开。形式因使人明了在当今“数智化”时代做决策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徐心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网红家族数据的精确识别——通过识别用户昵称和简介中的关键词确定文本的基本规则、并增加反作弊、唯一性和互斥性等推理能力,建立更明确的知识图谱,从而提高了网红家族数据集的精确率和召回率。
目的因:以战略管理工具指引数智变革。徐心教授强调,企业是战略驱动的组织,“数智化”转型应回归企业战略驱动的管理本质。战略思维旨在促成战略指引:首要决定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战略既定,在战略地图的框架下需考虑改造、优化内部流程以更好地实现顾客价值;之后再组织相应的各类资本,直至最后才涉及第四层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目的因使人洞察“数智化”转型的驱动力是什么。徐心教授阐述了某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二次创业的战略地图:通过数字化转型拓展多个新的业务领域,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技术一体化、数据统一、用户体验一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成为全球领先的服务商。
动力因:科学测量数智价值,有效融合科技和业务。徐心教授认为,“数智化”转型是科技人才与业务人才形成的合力,具备这种合力才能成功实现“数智化”转型。同一数据应用于不同业务项目,产生各不相同的价值,不断交织累积,持续优化数据价值评估。只有充分了解数据与模型产生的价值,才能洞悉数据要素为企业带来哪些真正利润,才能完善企业IT的价值分配,才能提供有效激励。动力因使人关注谁去实现变革,同时是否具备将技术与商业无缝衔接、践行创新变革的能力和勇气。
通过徐心教授在首堂课上引用大量生动实例的精彩分享,MBA新生们深刻认识到,
运用以“四因”为基础的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是探究企业“数智化”本质、解构“数智化”要素、寻求实现“数智化”最优路径的基本方法。运用“四因说”有助于更透彻地洞察企业数智资源,有助于考察企业“数智化”转型成功与否,有助于理清企业构建“数智化”的底层逻辑,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数智化”转型。从更宽广的视角,新生们还理解到,
人类追求真理的强烈信念推动着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更深入直达事物核心、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而这正源自于第一性思考经久不衰的指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