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7日,
山东大学MBA教育中心在青岛承办了由
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MBA培养院校《国际商务管理》核心课程师资研讨会。研讨会以
“开创国际商务管理教育新时代”为主题,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商管理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王萍,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樊丽明,青岛市政府高质量招商引资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雯出席会议并致辞。
开幕式
王萍代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并介绍了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她强调,MBA毕业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引用数据充分表明MBA教育对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贡献。最后她预祝,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共同努力为中国MBA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樊丽明介绍了山东大学的悠久历史和办学宗旨。她强调,山东大学始终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特别是在面对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实际情况时,学校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她介绍说,目前学校的经济学与商学在全球商学领域的ESI排名中进入前1%,这反映了学校在商学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最后,樊丽明提出了“四化”的发展理念,特别强调了国际化的重要性,并指出学校将继续努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国际化过程中的各种挑战,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
刘雯介绍了青岛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市GDP持续增长,显示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她还特别提到,在8月1日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推动下,为MBA学员和企业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刘雯预祝所有与会者在本次研讨会上能够充分交流,分享经验,为青岛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武常岐主持开幕式。
“国际商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主题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二级研究员马俊作题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新环境”的报告。在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时,马俊指出,随着世界进入新一轮逆全球化周期,我国贸易和对外投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强调,全球化进程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从“全面脱钩”向“精准脱钩”转变,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还特别提到,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序幕正式拉开,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将围绕人工智能这一焦点展开。此外,马俊还呼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以促进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商学院利国伟商学讲席教授、管理学系讲座教授李家涛提到“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in Emerging Markets: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的五个未来方向。他指出,全球化与去全球化的进程、地缘政治风险及其去风险化策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数字经济对国际商务的影响,以及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李家涛教授强调,新兴市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和本土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决定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他还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Political Tension and Innovation:Decoupling of Chinese firms:Effects of US Sanctions”,探讨了在中美最新政治局势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去耦合策略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保持创新优势。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管理系讲座教授吕文珍分享了自己宝贵的MBA教学经验。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中开展有效教学。她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展示了不同学生特质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和措施,以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应对MBA教育中的挑战。吕文珍教授强调,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MBA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视角。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商学院教授阎海峰以“AI技术与企业国际化”为题作报告。阎海峰教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他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趋势和新兴企业的分布情况,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战略响应中的作用,包括在价值链创新、模仿、政治策略及溢出效应方面的影响。同时,他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成为企业国际化的新动因,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进入模式的选择,如并购目标的选择和联盟伙伴的决策,以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邓子梁分享题为“全球价值链中的友岸外包”的研究。他在发言中探讨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友岸外包策略,详细分析了山东企业歌尔的案例。他指出,歌尔公司通过在越南的友岸外包,成功实现了效率和安全动机的平衡,既保持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又增强了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歌尔越南子公司在历史上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和集群效应进行零部件生产,同时,新成立的科学技术公司如何通过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并面向美国市场生产成品,实现了效率与安全的双重目标。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周楠分享题为“双边政治紧张以及在东道国申请专利的信号作用”研究。她在其研究中探讨了双边政治紧张对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申请专利的影响。她指出,随着母国政府对跨国企业保护力度的减弱,这些企业在东道国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必须通过在东道国申请当地创新专利来提升合法性,以获取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本地专利申请量会随着双边政治紧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为了显示企业对当地创新的承诺和对当地经济贡献的能力。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益民分享题为“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的跨国企业撤资研究”报告。他在发言中讨论了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的跨国企业撤资策略,并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他引入了“母国情绪”这一概念,强调母国情绪对企业撤资决策的影响,他指出,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跨国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其国际化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本环节先后由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刘冰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卫田教授以及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徐月华教授主持。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建设与
人才培养”主题报告
武常岐教授作题为“国际商务管理的教学实践”报告。他指出,当前国际商务管理的教学实践正在经历重要转变,从过去以美国商业情景和企业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中国商业情景和企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转变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过程中,展现了卓越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这些成功经验为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应对沿线国家的管理挑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教学实践中,应明确教学目的,围绕课程内容和结构开发案例。他重点提到,案例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挑战,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许晖指出,在国际商务教学中,数字企业的崛起为“出海”提供了新的力量。中国的数字企业正在通过“新兴市场+发达市场”双管齐下的策略,快速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企业。许晖教授强调,研究数字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和扩张机制,可以为国际商务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她分享了三项研究成果:第一,基于海外用户洞察的数字产品开发机制研究,探讨了如何打造“生而全球化”的产品;第二,数字企业在快速国际化进程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分析了新品牌故事的形成过程;第三,天生全球化的数字企业研究,提出了这一新兴企业类型的概念及其国际化行为的特征。许晖教授展望未来,建议从国际机会、时间研究和商业模式等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丰富国际商务教学内容。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先明分享了题为“MBA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报告。吴先明教授分享了MBA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三个关键部分:构建全球视野、技能与知识并重、适应全球化挑战。他指出,当前课程体系需要创新与发展,以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吴先明教授强调,课程内容和评估机制的创新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的质量,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目标。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吕萍教授分享了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心得。吕萍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提出了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的思考。她反思到,拥有海外游学经历或流利外语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国际视野。真正的国际视野应该体现在对全球化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上。她还探讨了如何将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有机结合的问题,认为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不仅要讲授理论,更要通过实践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现象的本质,从而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卜茂亮分享“IB教学创新”研究。他强调,在国际商务教学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关键。他分享了关于全球气候行动和华为环境保护的主题影片,并以基于企业共益影响力评估系统,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生态文明的理念的“共益创新之路”沙盘游戏为案例,启发与会者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商业实践与社会责任。
中山大学商学院教授谢真臻分享“多元化课堂教学体验”研究。她介绍了如何在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中创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体验。她强调,应放大课堂的优势,缩小可能的劣势。例如,在课堂前,收集学生信息以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强制分组确保学习小组的多样性,并通过“温和提问”保持课堂的平衡性;在课后,教师和助教需准备好应对各种可能的矛盾和冲突,回顾小组合作的经历,并引入外部专业评价,确保多元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任荣以“关于《国际商务管理》课程设计与教学的一点思考”为题做了分享。她以山东大学MBA/EMBA课程为例,讨论了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与设计。她指出,《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位于国际视野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跨国公司运作、全球市场战略和国际贸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她重点提到,教学方法应当在做咨询师和教练员之间找到平衡,同时注重弘扬中国管理思想。
本环节先后由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田晓聪副教授、同济大学管理学院周楠教授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万国光教授主持。
会议闭幕式由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张鹏副教授主持。
《国际商务管理》
课程分组研讨
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刘海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副教授谢露群、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副教授张竹分别汇总第一、二、三组研讨情况。
武常岐作会议总结。
商务参访
会议期间,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师资研讨会参访团队还参观了
海尔信息产业园、海尔生态体验中心,中国-上海合作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等,并进行交流研讨。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全国60余所MBA培养院校从事《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及相关课程开发、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任课教师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