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经济金融研讨会圆满召开 | 重磅

来源: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 作者: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 责任编辑:Ann
2024.10.29 17:23 | 浏览量:708
10月20日,第十届复旦国金经济金融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的邯郸校区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金融学教授刘莉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郭晔,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金融系主任刘晓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特聘教授、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院长陈诗一,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副院长、金融学教授高华声,礼聘教授、经济学院教授王永钦出席会议。
 
欢迎致辞
 
钱军教授致欢迎辞。他对所有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的大命题,就如何搭建富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的理论架构展开深度交流,从不同视角抒发观点,探寻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的发展规律,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学术力量与理论支持,共同创造一场思想盛宴。
 
上午场研讨会
 
研讨会分上下午半场,上午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马畅主持,与会专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信心和预期
吴晓求
 
吴晓求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本质是信心和预期的问题。长期看,信心和预期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制基础上,也是建立在符合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制度体系上。制度的稳定是以法制的完善为前提的。
他指出,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是四边形架构,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者和中介机构,现在央行开始关注资本市场,形成了新的五边形,这个变化意义重大,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信心和预期问题,必须从法治和制度入手,既要有深刻的法治理念,也要公平执法。
 
国内金融学科教研应与经济实践相结合
梁 琪
 
 
梁琪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金融学科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经济学研究需要反思“抽象-模型”范式,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思想有其独特之处,且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和需求,中国经济学应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
他认为,金融学科的研究应与经济实践相结合。大学应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从实践中探索规律并升华为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他分享了目前国内金融学研究生教材编写工作的进展,希望每位教育者都能共同努力,对构建中国金融学的知识体系发挥推动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行业韧性、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
郭 晔
 
郭晔教授分享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有何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她带队对比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两种情况,静态分析表明,有创新能力的供应商对核心企业韧性有帮助,供应商创新成果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也会增强核心企业韧性,同时会提升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的创新绩效。并通过DID的方法做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专精特新上链后的核心企业在受到冲击后韧性较大,且占比越大韧性越大。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链后通过创新链提升核心企业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数增加),通过市场产品竞争力提升(从核心企业市场力量、产品加成率、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等渠道增加企业韧性。
从行业韧性整体视角来,只要行业链上有比较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那么对整个行业的韧性也有很积极的影响。
 
国资投资圈日益扩大,对企业有正向意义
钱 军
 
为了记录国资股权网络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并探究变化因素,钱军教授与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分享了主要论证方式和结论。
钱军教授介绍,论证主要围绕两部分展开,一是国资对企业的作用;二是国资总部与企业的距离远近(行政距离、物理距离),是否对业绩的提升有帮助。
钱军教授的研究发现,国资投资圈正在扩大,其中全资国企数量下降,非控股国资企业增加,显示国资间接控股增多。国资投资的行政和物理距离变远,地域网络扩展,高铁开通促进了这一趋势。对民营企业而言,国资参与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且行政距离越远,业务干预可能性越小,对企业发展更有利。
 
新一轮增量政策体现央行功能转变
刘莉亚
 
刘莉亚教授回顾了本轮刺激政策中,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等金融部门联合推出的货币、地产和资本市场政策组合包,认为本轮政策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引导性,与以往不同,更注重政策的协同性。
货币政策方面,首次提出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财政政策则是强调逆周期,从关注债务端转为优化资产端,特别强调有较大举债和赤字空间。
她总结了几个政策亮点并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体现了央行功能转变,从单纯调控货币政策转向调控广义资产价格,对稳定金融市场有一定作用,但央行对资产价格干预在不同市场的短期、长期效果及风险等问题需学界关注。
 
下午场研讨会
 
下午议程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王遐昕主持。圆桌讨论中,围绕“科研与人才项目申请过程的问题和挑战”,尤其针对海外归国学者在适应国内申请体系方面的疑问与困扰,各方专家各抒己见。同时建议青年学者们结合自身情况挖掘特色案例,多参加学术会议、形成自己的标签,选择合适的人才项目,制定差异化策略。
 
资本有序扩张与实体经济发展
刘晓星
 
刘晓星教授提出,资本的有序和无序扩张是相对经济发展结构而言的,与产业结构对资本的吸纳能力有关,且随发展阶段而变化。目前,他正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资本扩张,包括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具体涉及财富增加、生产力提升等目标,同时也关注资本高杠杆带来的风险,如收入不平衡、社会对立等问题。他希望这将是一篇可以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安全资产供给与金融强国建设
王永钦
王永钦教授指出,中国金融强国建设(强大的货币、强大的央行等),国债是重要突破口,可以通过更好的融资、风险定价和信息发现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目前在全球贸易与金融网络中的地位不匹配,金融地位低于贸易地位,且依赖美国国债,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在国际金融交易份额方面不如香港,这对中国发展造成障碍。从历史经验看,实现国际主导货币的国家(荷兰、英国、美国)都有非常发达的国债市场,使货币成为流动性和安全资产,同时对汇率、利率等产生影响。中国政府债券占GDP比重不高,且大部分为地方政府债券。建议将地方债券置换为国债,增加安全资产供给,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安全资产短缺也造成了全球失衡、全球金融周期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世界金融格局,他认为应向多极化迈进,以缓解全球安全资产短缺问题,构建更好的国际金融体系。
 
总结致辞
 
本次研讨会最后,陈诗一教授进行总结致辞。他对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莅临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年轻金融学者尤其是海归学者,应充分了解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国情,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陈诗一教授最后希望高校的经济和金融学者之间能多交流、多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快讯
更多
  • 沙14 | 经金飞鹰,势在必赢——华南理工大学FMBA沙14出征仪式圆满举行
    昨天
  • 上海交大安泰第一期数智零售行业社群班第二次课程举行
    昨天
  • 合肥工业大学第十九届 MBA MPA MEM MPAcc联合会换届大会圆满举行!
    昨天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联合培养2023级技术转移方向实训启动
    04月24日
  • 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无极沙14出征仪式盛大启幕!
    04月24日
院校排行榜
1
清华大学MBA(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MBA(光华管理学院)
3
复旦大学-MBA(管理学院)
4
上海交通大学-MBA(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
复旦大学-MBA(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6
中国人民大学MBA
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8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9
南开大学MBA
10
香港大学MBA
查看更多
人物
更多
易靖韬 最近发布
院长声音 | 易靖韬:商科教育应体现中国特色,驾驭技术变化,服务企业实践
张菀洺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张菀洺老师
倪海英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SAIF金融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