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5日上午,在《责任与可持续管理》任课教师孙旭副教授的带领下,2024级MBA1班的同学们走进了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陆上集控中心),探寻可持续管理在风电领域的具体实践,深入了解企业如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员工关怀和透明度建设等多维度的企业责任。

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陆上集控中心)位于广东省惠来县,是一家专注于风力发电技术研发与运营的高科技企业。作为风电项目的核心管理枢纽,该集控中心承担着监控、调度、维护和服务等重要职能,确保风电场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源输出。公司秉承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地区乃至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事业,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着积极力量。

踏入惠来前詹风电的陆上集控中心,同学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科技与绿色交织的能源枢纽。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数据不断跳动,展示着每一台风机的运行状态、发电功率以及电能的传输路径。这一刻,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风电产业的魅力,也看到了责任与可续管理在风电领域的生动实践。
在与公司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风力发电的原理。从风机的选址到能量的转化,再到电能的并网输送,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和对环境的尊重。工作人员形象地比喻道:“风力发电就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把钥匙,我们通过技术这把锁,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孙旭老师借此机会,引导同学们思考风电产业背后的责任与管理逻辑。大屏幕上的数据,与课堂所探讨的企业环保责任息息相关。这些数据能直观反映风机发电效率,发电效率越高,能源消耗就越少,碳排放也越低,这恰恰是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生动体现。
企业对环境的尊重与责任,还体现在风机从选址到运行的全过程。选址时,企业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估,全方位考量后精心挑选位置,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同时,在设计阶段优化方案,尽可能降低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施工期间,严格采取各类环保措施,力求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风机投入运行后,企业通过优化调度,有效减少噪音和光影污染,从细微处彰显对环境的尊重与担当。在风电场日常运营环节,为确保能源输出稳定可靠,企业采用先进的监控系统与数据分析技术,对风机运行状态和发电效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异常,应急预案即刻启动,专业团队迅速响应开展抢修工作,全力保障风电场能持续、稳定地为电网供电。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企业对客户的庄重承诺,更是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力见证。
在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师生一行参观了全球最大的风渔融合重型网箱平台。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风电产业的综合效益,还促进了渔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这一实践再次证明了责任与可续管理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参观结束后,同学们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一位同学表示:“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我们应该积极践行这些理念,为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作人员也对同学们的热情和求知欲表示赞赏,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将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付诸实践。

此次产教融合实践,让同学们深切领悟到,可持续发展并非空洞口号,而是化为实际行动的责任担当。这一理念渗透在企业的每一项技术创新、每一轮运维管理和每一次环境考量中。
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他们将带着这份对责任与可持续管理的深刻理解,在各自的领域中探索前行,为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让风电之光点亮更美好的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