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2025年招生简章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MPA |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MPA | 责任编辑:Ann
2025.03.11 18:15 | 浏览量:596
1、项目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创办于1933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以下简称“华南师大MPA”)项目始办于2005年,是全国第三批MPA专业学位授予单位,迄今已连续招生20年。本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发展与日常教学管理隶属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水平较高,曾获“全国MPA优秀论文奖”“全国MPA优秀教师”“全国MPA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 MPA 优秀管理者”以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和荣誉。
华南师大 MPA 项目学科实力雄厚。学院拥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均为广东省第九轮优势重点学科;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等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华南师大 MPA 项目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现有高标准的MPA案例室4个,多媒体教室4个,实验室1个,案例室和实验室都配备了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设备,确保所有MPA课程均能实现多媒体教学;有MPA专业中文图书2万多册、英文图书近万册以及中英文报刊多种;能为MPA学生提供使用校园网及计算机的便利条件,具备较好的教学基础设施。本学位点还搭建有系列教学科研平台,支撑研究生教育。
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科研支撑平台
华南师大 MPA 项目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结构良好,大部分为35-55岁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老中青搭配合理的人才梯度结构。师资教学经验充足,有着长期的教学经验,能够满足MPA教育的需求。师资科研实力强劲,本学科教师在《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教育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中文顶级期刊,以及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JPART)、Regional Studies等英文顶级SSCI期刊发表系列论文。
华南师大 MPA 项目培养方向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行政、社会、科技和教育发展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建设实际,依托学院学科资源优势,设有行政管理、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三个培养方向。
自2005年开办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以来,华南师大MPA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招生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7年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我校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招生数量显著提升,其中2021年招录119人,2022年招录116人,2023年招录129人,2024年招录169人。
 
2、发展定位
1 办学定位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地方和基层
2 教育理念
规范中求创新、发展中求特色
3 办学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MPA项目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拥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3、培养特色
华南师范大学MPA项目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优势特色,设有 行政管理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三个培养方向。各培养方向情况介绍如下:
1 行政管理
本培养方向注重归纳、总结和提炼政府改革与创新、地方与区域治理、基层治理方面的“广东经验”、“珠三角特色”,近年来参与了珠三角地区大量街道、社区、超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关注地方性治理知识创新的研究风格。
本培养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扎实。本培养方向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权威性专业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珠三角基层治理、地方治理与政府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治理的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和第六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本培养方向主要开设了《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电子政务与数字治理》等专业方向课。
 
2 教育政策与管理
本培养方向主要聚焦于教育领导力的理论与应用,注重引入我校心理学科的优势资源和心理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拓宽教育领导力研究的学术视野。同时,突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体制与策略,特别是注重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包括中美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国际比较研究等。近年来,本培养方向更加关注我国的民办教育、高考政策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
本培养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基础扎实。近5年来,本培养方向导师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权威专业性刊物发表论文近100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在课程设置方面,本培养方向主要开设了《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组织行为研究》《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等专业方向课。
 
3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本培养方向注重“全球化—本土化”的研究视角,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拓展比较研究的视野,推进本土化的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建设;强调回应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尤其关注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与新型劳动关系构建、新业态下的社会保障问题、人口老龄化的政策调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港澳居民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政策合作问题等。
本培养方向教师团队年富力强,研究潜力大,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项,以及各级各类地方政府委托研究课题十几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学术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权威专业性刊物发表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
在课程设置方面,本培养方向主要开设了《社会保障专题研究》《比较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管理》《跨境社会治理》等专业方向课。
 
4、培养方式
(一)采取学分制。研究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课程考核,成绩及格,方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通过,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方可按学位申请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二)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注重实际应用,重视培养学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多采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案例,实行案例教学。
(三)按若干个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指导组,加强对MPA研究生的具体指导。指导组以具有指导MPA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公共管理部门中资深管理人员参加。
(四)实行MPA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制度。MPA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前参加MPA中心组织的双向选择活动,根据自拟研究问题和导师研究方向填报2-3个志愿,经MPA中心协调后确定每位学员的导师。
 
5、学制和在校学习年限
本学位点研究生基准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5年)。
 
6、奖励制度
(一)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得优秀名次。具体奖励办法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制订、解释。
(二)MPA优秀学位论文、MPA优秀学员。具体奖励办法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制订、解释。
 
7、学费
每年3万元,三年合计9万元(如遇调整,以学校最新收费标准为准)。
 
8、报考条件
报考条件满足以下之一:
1.本科毕业有3年以上(含3年)工作经验;
2.专科毕业考生有5年以上(含5年)工作经验;
3.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含2年)工作经验。
 
9、考试科目
初试考试科目: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复试考试科目:政治学
 
10、报考平台
网上报名时间: 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
《华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于2024年10月8日正式公布,详见链接 https://yz.scnu.edu.cn/a/20241008/620.html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wap/,以下简称“研招网”) 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11、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以当年学校招生办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2025 年拟招人数为120 人(其中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拟招 90 人,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拟招 30 人)。
实际录取人数详见后续复试通知。
 
12、学历证书和学位授予条件
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合格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颁发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以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13、学生活动
本学位点坚守“守正创新”的价值理念,由MPA教育中心通过构筑“云学习社群”模式,牵头组织策划了包括公共管理经典文献研读沙龙、公共管理案例专题研讨沙龙、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跨校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论文工作坊、公共治理研究论文工作坊、笃学践行交流会、MPA学术论坛、MPA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讨沙龙在内的七个系列共计110余期的“守正创新”研学活动,为MPA学员拓宽理论视野、增强学术素养和了解公共管理发展实践提供窗口。
 
“守正创新”系列活动
 
本学位点积极推进政校联动,与政府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习与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实现互惠共赢。
 
与广州市卫生监督所的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与广州市番禺区卫生监督所的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本学位点通过MPA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党支部这一组织载体,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实现“党建+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发挥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功能;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与基地共建单位联合开展调研。
 
 
赴河源市连平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暨主题党日活动
 
 
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与环境治理论坛
 
媒体报道
 
 
MPA学员参加乡村民宿监管课题调研
 
 
本学位点依托华南师范大学MPA校友会这一互动交流平台,广泛凝聚MPA校友力量,集校友之力为母校、母院的建设,为MPA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为加强校友服务工作提供窗口,增进校友与母校、母院在情感与事业上的联系,促使校友与母校、母院共同进步,共创未来。
 
华南师范大学MPA校友会和第一届理事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同时,本学位点积极组织MPA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广州地区高校MPA羽毛球联赛,以及一系列户外拓展实践、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提升MPA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
 
MPA案例大赛调研活动
 
 
户外拓展实践
 
 
 
海外访学活动
 
 
快讯
更多
  • 暨南大学MBA知行团 | 走进保利商旅中心,启航湾区商业升级之道
    昨天
  • 华东理工大学MBA走进张江,探索产学研融合与企业创新之路
    昨天
  • 清华MBA“洞察中国”实践课程丨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多元探索与实践
    昨天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 | 2025GNAM联盟国际交流周活动-日本一桥大学模块
    03月20日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子在ETF全球®投资组合挑战赛中再创佳绩
    03月20日
院校排行榜
1
清华大学MBA(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MBA(光华管理学院)
3
复旦大学-MBA(管理学院)
4
上海交通大学-MBA(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
复旦大学-MBA(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6
中国人民大学MBA
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8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9
南开大学MBA
10
香港大学MBA
查看更多
人物
更多
易靖韬 最近发布
院长声音 | 易靖韬:商科教育应体现中国特色,驾驭技术变化,服务企业实践
张菀洺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张菀洺老师
倪海英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SAIF金融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