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华东师范大学MBA施寅
大家好,很荣幸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交流。我是华东师范大学2023级MBA商业数据分析班的施寅,目前在一家法资美妆企业担任供应链负责人。2008年,我本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工作之后就一直在美妆行业,从广告文案到活动企划,再从产品开发到物流供应链。18年前高考与华师大失之交臂的我,从未想过能有机会以研究生的身份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重新求学。当然,除了达成当年未完成的心愿之外,也有更多的理由让我坚定地选择华师大作为MBA项目的报考目标。所以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也分享一下从择校到备考的一些个人思考和感触,希望于各位有所帮助。
一、明确目标
关于择校,我最终报考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商业数据分析专业的MBA。为什么这么选?
首先,我已经有8年多的管理实践经验,比起理论教学,我更在意有实战案例的教学方式。而我也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MBA非常重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导MBA学生关注工商管理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案例采编及分析撰写等过程,提高运用工商管理理论和相关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很多人选择MBA很重要的一个期待,是希望通过学校学习建立更广泛的人脉资源,比较多的是为未来自己跨行业或者创业做准备。再次,因为我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更多地在我工作了14年的美妆领域、供应链的职能上继续深耕,所以我比较坚持所学专业和本职要有所联系。而我工作这些年,最核心的职能就是对rolling forecast的管控。综合比较各大高校的MBA专业后,只有华师大有商业数据分析这个偏大数据的专业。所以考华师大几乎成了我的唯一选项。
最后,如果把MBA看作一个项目,ROI是必须要考量的。如前面所说,在教学内容、人脉资源、专业帮助方面,选择985双一流院校的华师大更有优势。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为了MBA一纸文凭,随便考一个学校省学费,那又是本末倒置了。反思自己报考MBA的初衷,是应该务实的,真的学一些团队管理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手段,才是我的原点。
综上,最后就选定这个专业,专心考上就好了。用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的话来说,这叫以终为始。先知道为什么要干?后面的事就简单多了。
二、找对方法
作为报考非全日制MBA的考生,我最大的对手其实是时间。距离上一次重大考试——高考,已经是太多年前的事了。再不考MBA,我读出来也超过40岁了,35岁都嫌老的当代职场,可能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每周的行程排的太满,只能挤出少量的时间来熟悉考试规则、复习备考。种种时间压力下,我必须用最少的时间一次性通过这场考试,而找培训机构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前些年一场公司组织的项目管理的短训中,我理解了一个与我们日常认知不同的概念:就是对一个项目来说,是在有限的资源下,100%达成目标。不是80%,也不是120%;80%不达标好理解,但120%就意味着我们必定为项目投入了规划外的资源(包括时间成本),所以过度超出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好达成。所以,我也给报考MBA这个项目设定了比较理性的目标:预面试过C线(现在为优秀),笔试过国家线。
首先是预面试。去年,因为从8月初开始看MBA项目,到8月20日决定考MBA,其实我已经错过了华师大的前六批提前面试,最近的是在9月8日晚上的第七批面试。也就是说,从对MBA面试一无所知,到正式面试,我只有19天。在这19天里,组织面试申请资料,找推荐人,再到听完培训机构的管理学概论及面试模拟,期间同步准备面试自我介绍PPT及文稿(此前为线上面试)。准备过程中,我觉得最有用的其实是看华师大的招生简章。了解华师大MBA的历史,培养目标,往届学生的年龄、职位、行业分布情况等,既是对面试的资料准备,也是一个很好的复检过程。中间我也曾无数遍问自己:我适合读MBA吗?我是华师大要找的人吗?我的求学目标和华师大的培养目标契合吗?我以这样的方式既准备了面试,也完成了与面试官之间的认知对齐。当然,落地到过程上,基本就是:忙疯了!但好消息是:在9月11日最终收到面试C线的通过成绩。慌乱、紧张、惊喜。备考的第一部分顺利过关,这也为我后面的联考准备增强了信心。
然后是备考。联考说是两门,其实是四门:数学、逻辑、作文和英语。从备考目标出发相应地分析下自己强弱项和备考策略:作为文学学士,作文可以争个中上分;数学、英语一般及格水平;逻辑从0开始,尽量少失分。这些就是我想说的方法,不只是闷头苦学,也在刷题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各科的分数小目标,以达到最终过线的大目标。
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考前模拟的必要性。对于毕业太久的我,既需要也有帮助。一方面是我太久没有考试了,几乎忘记了坐在考场里争分夺秒完卷的窒息感。另一方面联考的题型、规则和传统的考试还真不一样。数学的条件充分判断、论说文的得分点评判标准、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等,如果没有体验过模拟考,直接参加联考的话,那是连怎么下笔都要想半天。另外,模拟的另一个好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分配。培训课上老师就常讲:这场考试考的不仅是各科的知识,更是对自己优势短板的认知,和因为时间而作的取舍判断。可能没参加过联考的同学没感觉,但是但凡做过一次整张联考综合卷的,都知道正常人时间是不够用的。对大部分只是要上岸而非争夺奖学金的同学,有些难题是必须要舍弃,而且再舍弃各科难题的情况下,还要根据自己的三科优劣作答题顺序的调整,比如我就是语文较好,数学次之,逻辑不行的考生。所以我的综合答题顺序是论说文→数学→逻辑,而且根据多次模拟考经验,我逻辑必是有5题是来不及做的,所以逻辑做的过程中如有难题,一律猜个答案快速跳过,确保能做到最后一题。
给自己各分项得分的目标拆分和时间分配计划
四次模拟和最终目标线的走势图
三、坚持执行
人生的转折大致是在每个坚持不下来的那一刻!
最后,当目标是明确的,方法是高效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执行。为什么我说“坚持”执行?因为我相信去年很多人是败在了最后一步。考前我只参加了4次模拟考试,12月考前最后一次模拟我没有参加。是的,你猜对了,在考前最后一周,我阳了。而考试是一个完整流程,从一开始定学校、定专业,到拿到面试成绩,再到考试,即使前面几步走的再好,缺最后一步也是功亏一篑。大家能看到,我到三模的时候总分还只有152.5,除了机构老师批分手紧之外,实力上也是真不够。但是老师们还是一直坚持不懈地鼓励我们,无论什么状态,总之就是去考!这就让我不由地回想起当年高考前,我们的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哀莫大于心死”六个大字。终于,抱着给自己4个月的努力一个交代的心态,就放手去考了,然后就有了现在的结果。要知道,在考试前网上传闻今年报考500万研究生,预计录取分数线会升高,2022年数学变难,今年只会更难云云。可谁想,等考完试出来,看到教室里缺考的空座位,你就发现经历的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容易上岸的一次。到如今,作为亲历者,更可以自信的把“可能”去掉。所以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成功靠的是99%的努力和1%的运气。但是没有坚持,可能就放弃了那1%的运气。
写在最后
东拉西扯地讲了那么多,其实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一路跌跌撞撞过来,受益良多的体验。考研的过程,和被录取的结果一样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然学到了很多,提升了很多。做一个持续学习者,因为每一次的进步,都会成为下一次学习的动力。
毕业这些年来,若不是不设限的学习,我也很难有一个从做Word到做PPT再到做Excel的职业的转变,甚至在工作之余考出了美容师、救生员、游泳教练等等似乎并无关联的证书。把这些串在一起的是学习本身,学东西是会上瘾的!
而对于学习的终极成果,也许我们不应寄予过高的期望。不去期待考上MBA后周围人羡慕的眼神,也不必期待MBA毕业后就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但行前路,莫问西东。
以上,既是劝人,更是劝己。学习终究的目的,也许不是终点的好坏,而是求索的路上,你“可能”变成更好的自己。用大张伟的金句来讲,就是“可能好,可能坏,好坏不重要,可能很重要”。愿读到这段分享的同学们,能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一神奇的历程,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感受自我成长的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