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商学院和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为2023级MBA-VC2班(储能投资与管理方向)的同学们组织了为期2天的《
飞轮储能
产业与技术》特色课程。本次特色课程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授课、企业实践和案例研讨,提升了同学们对飞轮储能产业与技术的理解和认知。
课程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储能班班主任赵义军教授,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占生,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青海,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智威,上海杉杉创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谢子剑等业界专家,分别从技术、产业、实践、投资等角度介绍国内外飞轮储能产业技术与政策情况,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体验。
01、课程第一天

4月19日上午,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占生教授就
飞轮储能
发展背景、政策体系、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行业基本情况进行了讲解。刘占生教授重点剖析了技术突破的三大关键:高强碳纤维缠绕工艺使转子爆破转速提升至设计值的220%;主动电磁轴承控制算法将振动抑制在人类头发丝直径的范围内;其团队首创的"分段式永磁-电磁混合轴承"技术,成功将系统效率提升至96.2%,这项成果已应用于我国首个GW级飞轮储能调频电站。"
飞轮储能不是简单的'大号陀螺',而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级技术。"他在结语中描绘了未来图景: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纲要》,到2030年飞轮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在电网调频、航天器电源、高铁能量回收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

4月19日下午,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青海带来《
新能源
飞轮储能
技术分享》课程。孙青海老师通过对比传统储能方式,阐释了飞轮储能在响应速度、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他还重点分享了沈阳微控在飞轮储能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突破,详述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强度复合材料转子技术以及独特的磁悬浮轴承系统。此外,他提到了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包括某国家级数据中心的不间断电源系统以及海外电网调频项目。针对同学们最关心的技术发展趋势,他预测:“未来五年,飞轮储能将在新能源并网、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

02、课程第二天
4月20日上午,商学院师生一行前往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坎德拉”)进行参访。大家参观了坎德拉的展馆,了解其在飞轮储能产业与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

座谈交流环节,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智威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目标。同学们就飞轮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创新的磁悬浮轴承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飞轮储能管理系统、电网调频及新能源消纳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坎德拉业务快速发展的理解,还让他们认识了飞轮储能产业的战略布局。
4月20日下午,上海杉杉创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谢子剑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项目投资的授课。谢子剑老师从三个维度解析了飞轮储能投资的价值: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下降,磁悬浮轴承和复合材料转子的国产化,使单位千瓦时成本三年内降低了67%;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从传统的数据中心UPS,扩展到新能源电站、轨道交通、港口机械等新领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发改委最新指导意见明确将飞轮储能纳入新型储能优先发展序列。在谈及飞轮储能投资的未来前景时,他总结:"飞轮储能正在经历类似五年前锂电池的投资窗口期,但投资飞轮储能需要把握关键技术节点。"

课程总结
此次特色课程为同学们搭建了一座连接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桥梁,通过课堂教学、企业实践、专家交流等方式,让大家实地感受到飞轮储能产业技术路径、行业政策、产业发展现状,并通过全新视角帮助同学们探析飞轮储能技术发展趋势与最新政策法规,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双碳”战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