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智聚势,创燃丽娃丨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MBA创业大赛巅峰决赛圆满落幕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MBA |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MBA | 责任编辑:Ann
2025.05.30 17:32 | 浏览量:629
2025年5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MBA创业大赛决赛于小教楼424圆满举办。赛事以“寻找丽娃河畔的独角兽”为主旨,汇聚34支创业劲旅的智慧碰撞,最终6支项目团队历经初赛BP审核、复赛线下平行场路演等多轮赛程,会师决赛舞台。决赛现场特邀上海美全云坤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傅俊,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江勇,上海久奕雍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总经理王晓明,汉理资本合伙人、A轮学堂执行院长杨乐,上海贤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海南贤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卫青,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学术主任蓝发钦教授莅临现场参与赛事评审。
 
2025年MBA创业大赛现场
决赛现场,六支参赛团队围绕核心技术壁垒、商业模式构建、财务可持续性等维度展开全方位项目路演。在答辩环节,各团队针对评委提出的专业提问进行精准应答,充分展现MBA学子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与系统性解决方案。
 
紧张的路演陈述和答辩后,专家评委进入合议环节,为各参赛队伍进行评定打分,经综合评审后,大赛的一、二、三等奖正式出炉。天际风能——智能组网式海上高空风力发电方案突出重围获得年度创业大赛决赛一等奖,大健康软硬件项目企划书和蒲公营——AI Agent智能营销解决方案获得二等奖,AI+量子教育机器人、船舶智能自动避碰决策系统、智行云社区三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入围决赛项目
 
优胜奖项目
(按项目名音序排列)
 
 
在近三个月的激烈角逐中,所有项目团队成员从初赛、复赛到决赛阶段,始终不懈追求技术创新,稳步在创业征途上前行,不断突破预设上限,实现了个人与团队的显著成长和蜕变。正是凭借直面挑战与不确定性的勇气,依靠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协作、集思广益,以及创新思维破解难题的智慧,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与市场验证,每个晋级决赛的项目得以逐步完善,商业模式愈发清晰。他们不仅赢得了评委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也成功吸引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青睐。
 
决赛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学术主任蓝发钦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首先对业内五位评审专家到场倾力指导和双创学院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一线投资人充满专业智慧的点评为学生创业项目注入了战略视野;其次对坚守“丽娃河畔创新力量”的同学们表示感谢,创业大赛不仅齐聚了一众MBA学生,也有MEM、CTO同学加入其中,商界与科创的交汇碰撞丰富了赛事内涵,也充分彰显华东师大独特的经管+创新势能。蓝教授亦在尾声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所有同学都能秉持“知创行远”的华师精神,在创新创业征途中持续精进,共拓商业新境界。
 
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学术主任蓝发钦教授总结发言
 
至此,寻找丽娃河畔的独角兽——2025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MBA创业大赛圆满落幕。项目团队的赛事旅程虽已暂告一段落,但属于他们的创业之旅才刚刚开始。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与积累,祝福每位创客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在创业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探索未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2025年MBA创业大赛决赛师生合影
 
评审专家点评
 
 
赵卫青:当前人工智能的热潮正盛,资本似乎也追着热点在跑,实则不然。“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在底层算法和算力方面,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成绩已然展现出厚积薄发的强劲势头。基于个人的观察,为MBA同学提以下三方面建议:首先,深耕中国特色政商生态。创业者须深度解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展的中国范式,精准把握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的动态平衡,这是商业护城河的战略根基。再者,构建AI技术本土化落地范式。在夯实算法与算力基础的同时,要着力打造与中国市场特质深度适配的营销体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差异化的市场穿透力。最后,构筑立体化资源网络。善用政策扶持、高校智库及资本赋能的“三重杠杆”,特别是将投资方转化为战略合作伙伴,构建共生共赢的创新生态圈。
 
 
王晓明:首先非常荣幸,作为交大校友受邀为华师大MBA创业大赛担任评审工作,感谢主办方的信任,今天现场我也深为华师大的参赛项目质量所触动。本届赛事六强项目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技术布局前瞻性。三项AI应用与两项硬科技项目直击产业痛点,彰显高新技术与中国市场特质的创新融合;二是教育理念具象化,如量子教育机器人的方案呼应华师大一贯倡导的“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办学理念;三是尚有一定客观存在的提升空间,如路演时间管理失当削弱展示效果、关键模块(竞品分析/市场定位)论证不足、核心优势提炼尚欠战略聚焦等。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也给大家的创业方法论提供一些小启示,那就是赛事价值超越竞技本身,学校的赛事平台主要是锤炼“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商业论证”核心能力的沙场,当前经济周期恰是淬炼战略定力的契机,创业的旅途长路漫漫,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以DeepSeek等标杆企业为鉴,伟大创新需突破短期回报桎梏,从饺子导演五年磨剑《哪吒》系列观之,硬科技突破正是依赖企业家的坚守和执着精神,从现在的时间点来说,就是要把握AI与硬科技的代际窗口,提升团队能力进化力,在诗性与理性间寻求商业本质。
 
 
江勇:非常高兴今天作为华师大MBA双创工作的校外导师来参与项目路演评审,最近我也开设了一门名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思维》的课程,主要讲述基于跨界的投资实践与教学研究。因此就今天的六个项目及产业趋势提出一些建议:
当前硬科技、教育科技、银发经济项目虽契合国家六大未来产业方向,但同学们在紧跟产业的发展趋势时,对产业的理解需要更加深入,因为人工智能工具的影响极为深远。我们必须透过现象,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运用这些AI工具,解构行业底层逻辑,超越表象进行需求本质分析。此外,当前AI技术应用过渡期快速收窄,创业者亟需转向「专业为体、AI为用」的价值创造模式,我认为真正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AI,即将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产业赛道选择的纵深突破。对于出海项目,我们需要建立分阶段痛点诊断模型,精准定位区域市场破局点,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乐:非常荣幸和其他业界投资人一起在此相聚,基于今日六个科技含量突出的优质项目,结合近期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亚太市场的考察,分享两则关键洞察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大家想先听哪一个?(现场:好消息,当然是好消息,笑声此起彼伏)。从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来看,已初步呈中美双极格局,我国在应用层创新具备显著比较优势,其他地区AI发展与中国相差约在5-10年,这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一定多过挑战;但以下不足之处需要在座创业者们重视,就是项目优化方向、时间管理能力和竞争壁垒的构建。今天六个项目中,近半数项目未完成有效路演展示,创业时错失一次机会,可能导致项目功亏一篑。因此在有限窗口期精准传递核心价值是创业者必修课。
有些项目虽然现场路演表现优异,却忽略竞品分析,这将导致商业逻辑完整性缺失,需建立动态竞争监测体系。
在此给同学们建议是,每个项目都应深思以下灵魂三问:1、你解决的需求是什么?2、为何非你莫属?3、你的项目是否已形成闭环?(商业论证)。
 
傅俊:前几位专家的点评都非常全面,谈几点个人补充。这是我第二次作为嘉宾评审来参加华师大MBA创业大赛,令人欣喜的是,看到MBA同学的项目又有了新的进步。六组方案全面覆盖新兴赛道,充分展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整体水平契合MBA的特质,商业计划书兼具逻辑严谨性与实践落地性,每个项目都各具特色,用户导向型创新成为共性基因。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项目都存在提升空间。在此给同学们提出三个小建议:一是政策维度上深度融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脉络,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商业模式护城河;二是在需求维度上以服务创新力应对需求分层化趋势,打造精准价值传递链,以适应日益细分且更为挑剔的用户需求;三是在执行维度上,建议建立缺陷转化机制,将认知短板转化为进化动能,识别自身不足,付诸实践,相信大家在丽娃河畔定能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特别鸣谢校外评审指导专家
 
 
快讯
更多
  • 人工智能数字教育品牌——东方菁英云校正式启幕
    昨天
  •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25暑期海外商业学习之旅美国站精彩收官——纽约双轨探索:聚焦金融科技与数字医疗
    08月15日
  • 苏韵同窗聚智谋新篇 安泰共行论道启云帆 | 交大安泰MBA苏州移动课堂暨苏州园区科创环境体验之旅举办
    08月15日
  • 四秩传承弦歌不辍,矢志不渝奋进一流 |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08月15日
  • 智享AI时代,赋能中小企业探寻增长新动能——大连理工大学EMBA/MBA管理论坛(深圳站)活动圆满落幕
    08月15日
院校排行榜
1
清华大学MBA(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MBA(光华管理学院)
3
复旦大学-MBA(管理学院)
4
上海交通大学-MBA(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
复旦大学-MBA(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6
中国人民大学MBA
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8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9
南开大学MBA
10
香港大学MBA
查看更多
人物
更多
易靖韬 最近发布
院长声音 | 易靖韬:商科教育应体现中国特色,驾驭技术变化,服务企业实践
张菀洺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张菀洺老师
倪海英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SAIF金融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