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南开大学商学院MBA顶点程教学团队的王迎军教授、许晖教授、李莉教授、杨斌教授、周宏斌教授、梁峰副教授、吴薇老师,以及参与顶点课程的MBA同学、博士生助教团队,在商学院A104举行了顶点课程第二季的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教学团队分别从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前期准备、企业特色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第二季顶点课堂的基本内容,并为同学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丰富的课程资料,以便于同学们通过顶点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新天钢在绿色转型领域的管理创新和实践智慧。
调研初体验

5月11日,南开大学商学院MBA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第二季第一课以“沉浸式”实境课堂的形式在新天钢开展。教学团队的王迎军教授、许晖教授、李莉教授、杨斌教授、周宏斌教授、吴薇老师和参与顶点课程的MBA同学走进新天钢集团的第一站——天钢公司。新天钢集团执行总裁、天钢公司总经理张纪星,新天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天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邢文起,新天钢集团工会副主席、天钢公司工会主席王炳霞,生产技术部部长林杨,党群综合部部长张改红等企业领导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顶点课程师生团队参观了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炼钢厂转炉中控室、轧钢总厂棒材生产线、轧钢总厂中厚板生产线、炼铁总厂二号高炉、炼铁总厂二烧结脱硫脱硝中控室、能源动力厂100MW煤气发电项目、轧钢总厂高速线材生产线,近距离了解企业全工序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现场就绿色冶炼、成本控制、节能减碳、产品升级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通过实地参观,深度交流企业管理、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实践做法与收效成果,共同探讨“双碳”背景及不确定市场条件下,企业应对挑战顺应时代的生产经营策略与绿色化、数智化发展路径,并围绕基层赛马机制运用、精益管理推动、对标体系建设、职工成长晋升、市场营销、技术创新、混改变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结合参观感受,杨斌教授进行了顶点课程的讲解,并围绕绿色技术创新和数智化转型进行了课题的布置。

课程进行时
5月18日上午,南开大学MBA顶点课程教学团队王迎军教授、许晖教授、李莉教授、杨斌教授、周宏斌教授、吴薇老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研究员,以及参与顶点课程的MBA同学走进天钢公司,开展实地调研和课程学习。天钢公司党群综合部、能源动力厂、精益智能部、能源环保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顶点课程师生团队参观了公司焦化厂干熄焦中控室、工业互联网运行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企业文化展厅、技术中心劳模创新工作室,进一步了解长流程企业生产运营模式、成本控制、节能减碳、精益管理、技术驱动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和交流。








5月18日下午,课题研讨会上,周放生研究员以“德龙钢铁重整渤海钢铁”为题,从渤海钢铁重整的背景、德龙进入重整的过程、德龙开启重整时面临的危机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渤海钢铁破产重整之后新天钢涅槃重生的发展历程,并向同学们提出了“为何渤海钢铁从世界500强迅速滑落至破产”“丁立国董事长为何要赌上身家性命重整渤钢”“渤海钢铁破产重组形成哪些规律性的认识”等问题。周放生研究院从企业实践出发,强调了研究企业“关键时刻”的重要性,探讨了企业家精神在新天钢绿色转型与管理创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小组汇报环节
针对顶点课程教学团队设置的问题,MBA同学分四组进行汇报,课程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企业团队的专家点评



教学团队的专家点评



第一组(成员:谢博、周海涛、仲继宇、闻天歌、李洪涛)的汇报内容主要包括钢铁行业分析、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钢材产品开发、前沿方向分析4个方面。首先,从钢铁行业产业链和生产工艺出发,提炼了工艺改造、清洁能源替代、循环利用、数字技术应用的钢铁行业绿色转型4要素;然后,针对钢铁企业的绿色需求展开分析,从碳减排路径优化、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超低排放与绿色、绿色供应链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制造、ESG体系构建6个方面提出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解决方案;其次,提出了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了两者如何共同作用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介绍了新天钢集团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实践案例;最后,分析了全球领先钢铁企业在绿色技术应用上的进展,如瑞典SSAB、德国蒂森克虏伯、中国宝武和河钢等企业的具体做法,为新天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天钢公司能源动力厂厂长何增晓结合企业实践,对汇报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指导,从多个维度对企业节能减碳工作进行了介绍,就绿色新技术应用、创新精神融入、精益管理支持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解读。
第二组(成员:刘磊、张珈仪、谷秀辉、王艳春)的汇报内容主要包括绿色技术概述、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新天钢绿色钢材产品开发、长流程与短流程炼钢等方面。首先,介绍了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技术,强调钢铁企业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工艺实现绿色转型;然后,详细描述了河钢集团的氢冶炼试验、新天钢的超厚料层烧结技术和宝钢的能源管理系统,阐述了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其效果;其次,介绍了新型涂层材料研发及其在光伏支架领域的应用,以及工艺参数优化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最后,对比了两种炼钢工艺的特点和优劣势,探讨了长流程炼钢的绿色转型方向和短流程炼钢的发展重点,包括完善废钢回收体系和降低电力消耗。天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鄂建军围绕长流程炼钢和短流程炼钢进一步分析了绿色冶炼的工艺难题和发展趋势,并对电炉炼钢工艺进行了补充。

第三组(成员:孙翠霞、杨渊凤、刘振东、印敏、刘玉新、王晓瑜)的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双碳目标与中国钢铁行业挑战、绿色技术的核心逻辑、新天钢的绿色技术创新模式、绿色冶炼探索之战略选择等方面。首先,分析了钢铁行业占全国碳排放的比例及其减排压力,以及欧盟碳边境税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绿色技术的定义及其要素,并举例说明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和高强轻量化汽车钢的应用,讨论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及绿色技术推广的障碍与策略;其次,详细描述了新天钢通过技术研发、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政策驱动实现绿色转型的具体措施,展示了其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建立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最后,探讨了新天钢在规模化应用与绿氢布局方面的努力,介绍了优先在高端线材和特种钢领域应用氢冶金的战略方向。天钢公司能源动力厂厂长何增晓着眼于低成本创新,从生产流程视角强调了清洁能源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第四组(成员:吕超、秦洁、刘子琦、王凡、许建国、张馨予)以“绿色技术赋能企业发展,创新引擎驱动转型潜力”为题,从“双碳”目标的挑战与机遇、新天钢的绿色技术应用、创新与“绿色”双擎发展、绿色技术的价值与创造等4个方面进行汇报。首先,解释了“双碳”目标的含义,并分析了其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深远影响,包括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瓶颈等问题;然后,通过新天钢的案例,详细介绍了长流程与短流程炼钢的特点及其绿色转型策略,强调清洁生产技术和烟气治理的重要性;其次,讨论了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绿色技术创新涵盖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两个方面。最后,通过展示新天钢在绿色钢材开发及应用上的成就,如采用超低排放改造和氢冶金技术等,体现了绿色技术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
课程的最后在学生和企业人员、老师的交流讨论中圆满结束。后续课程学员将陆续对数字化转型、绿色投资、组织活力等主题展开学习,并利用《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知识点对企业进行分析,在特定课程中完成相关报告内容并作汇报。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和研究报告的讨论,以“沉浸式”实境课堂的形式在新天钢感受绿色转型与管理创新的实践智慧,帮助学生们最终达到发现管理问题、运用和识别管理工具、萃取管理经验的能力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