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由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工业经济》第八届管理学前沿论坛在中山大学顺利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全国管理学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以“科技创新驱动管理变革”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俊生教授主持。张俊生院长向参会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感谢,指出当前正处于科技创新浪潮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时代背景,论坛召开恰逢其时,希望与会者借此学术平台碰撞思想火花,为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注入新动能。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善民教授致辞,他表示,中大经管学部整合五院优势,管理学院依托工商管理A+学科及教育部实验室,在数字经济管理变革与企业应用方面成果显著。期待此次论坛汇聚智慧,共同探讨新科技下的管理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业经济》主编、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史丹研究员致辞。她强调,管理学研究应立足中国伟大实践,构建中国自主的管理学知识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她介绍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办刊理念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管理学前沿论坛的筹办情况。

接下来,5位专家带来精彩的主旨演讲。分别由《中国工业经济》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王燕梅研究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主持。

王燕梅研究员主持

李炜文教授主持
史丹研究员作题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的主旨报告。她在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总指标和构成指标,由此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贡献度,分析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大小,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魏江教授以《数据基础观的构建》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深入剖析了数据要素的本质特征,明确数据转化为资源的核心原则,并创新性地提出数据基础观的内涵与核心假设,系统梳理了数据要素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逻辑与机理逻辑,通过对比数据基础观与资源基础观、知识基础观,揭示了数据要素创造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涛教授作题为《“十五五” 时期人工智能引领消费趋势与特点》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十五五” 时期人工智能技术迭代速度空前,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由此推动产业链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AI 全面赋能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催生出一系列多样化的新消费行为;另一方面,AI 在精神与服务消费领域持续发力,有力推动消费向中高端化、个性化方向升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欧阳桃花教授以《适航标准的双元创新路径:基于典型航空器的双案例研究》为作主旨报告。她深入剖析了两类适航标准创新路径。针对 C909 所在的有人区标准追赶领域,通过解构模仿、联合突破的模仿型创新路径,化解 “科学性” 与 “壁垒性” 矛盾;针对 EH216-S 所在的无人区标准原创领域,构建以技术攻关结合本土企业的原创型创新路径,平衡 “科学性” 与 “适应性”。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作题为“创新驱动创业与“专精特新”战略”的主旨报告。他提出创新驱动创业的核心在于以技术与场景创新驱动创业过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创业过程,通过专注(聚焦)、创新以及多场景化实现创新与创业的循环而实现螺旋式成长。多场景与国际创业联合实现创业机会集的深入挖掘,保证创新的可持续性和价值实现。

下午的平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 数据驱动与数字化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金融制度与政府监管”“ 企业供应链韧性构建”“绿色低碳与风险管理”以及“ 制度变革与组织适应性创新”六个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至此,《中国工业经济》第八届管理学前沿论坛圆满落幕,来自国内数十家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收获颇丰。值此四十周年院庆之际,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深耕学术,开拓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案,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