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明玉教授、邬文兵教授、张乐老师带领MBA班部分学生走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展了一场聚焦前沿科技的沉浸式探秘之旅。作为国内首家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的“国地共建”平台,该中心因在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斩获冠军而备受瞩目,正以其科技硬实力勾勒着未来智能世界的轮廓。

踏入创新中心,2017级MBA校友、公司售前解决方案专家乔华敏师兄的热情接待,为这场科技之旅注入了温暖的校友情谊。在乔师兄对创新中心的介绍中,师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在机器人领域“政产研”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一楼展厅内,一场跨越国界的机器人“盛宴”徐徐展开:国内领军品牌天工机器人、宇树、智元机器人与国际明星产品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Figure AI机器人交相辉映,展现着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多元魅力。最富趣味的当属仿生机器人互动环节——当师生们对着镜头做出挑眉、微笑等表情时,仿生机器人如镜中人般精准复刻动作,灵动的机械表情引发阵阵惊叹,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科技与趣味的奇妙碰撞。


训练区的场景则展现着科技的硬核实力。工作人员正指导人形机器人挑战复杂地形:从草坪的柔软起伏到石子路的嶙峋,从沙土路的绵软到沙袋阵的跌宕,机器人以稳定的机械步态从容跨越,每一步都彰显着日常千万次训练沉淀的“行走智慧”。讲解员介绍,正是这种“魔鬼式”训练,让天工机器人在赛场上以绝对优势登顶。而在指令实操环节,天工机器人面对“放置橙子”“清理桌面”等任务时的精准执行,甚至在物品被转移后主动搜寻、重新规划路径的“智能应变”,更让师生们近距离领略到具身智能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性进展。


参访过程中,同学们的求知热情此起彼伏:有人俯身观察机器人关节的精密结构,有人用手机记录技术讲解视频,有人围绕“数据训练逻辑”“多场景适配技术”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一位同学感慨道:“亲眼见证科技成果的‘养成记’,才明白每个流畅动作背后都是千万次算法优化与硬件调试的积累。这不仅是技术的魅力,更是科研人员匠心的绽放。”
夕阳西下,参访之旅渐近尾声,但科技创新的震撼仍在心中激荡。当前,以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天工机器人为标杆,在具身智能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环境感知的精准度、任务执行的流畅性、复杂场景的适应性等核心指标持续突破,“中国智造”的科技底气日益彰显。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新材料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灾害救援等领域掀起颠覆性变革,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智能引擎”。


对于参访师生而言,此次行程不仅是一次科技前沿的“眼见为实”,更是一堂关于“创新精神”的现场教学课。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突破从来不是偶然的灵光乍现,而是科研团队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是数据积累、算法迭代与工程实践的厚积薄发。作为新时代学子,未来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拥抱科技变革,主动汲取跨学科知识,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成为兼具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添砖加瓦。
科技的魅力在于永不止步,探索的意义在于开创未来。带着对创新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北交大MBA学生将继续以好奇为帆、以求知为桨,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用青春与智慧书写属于时代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