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MBA项目着力构建二年级专业方向社群体系,旨在通过专业领域的精准赋能,为学生搭建链接理论与实践、对接前沿产业的成长平台。
2024级商务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方向社群(以下简称“24级商数社群”)作为聚焦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沿学习方向,致力于为社群同学们链接顶尖业界实践。
2025年8月15日,在24级商数社群对外链接部负责人张英华同学(24级中文1班)的精心策划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系主任田林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陈祥锋教授的共同带领下,24级商数社群的同学一行满怀求知热情,走进位于上海普陀区的施耐德电气上海“端到端灯塔工厂”,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探访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数字化转型“领头羊”实践密码的深度交流之旅。
本次参访严格对标施耐德电气精心设计的“智能制造参访交流”流程,旨在通过 “实地感受+专家对话+深度交流” 的立体化形式,让社群同学们直观触碰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脉搏,领略AI赋能运营管理的真实魅力。

Part 1
智能制造理论奠基:顶层设计与核心架构
• 主题:施耐德电气
智能制造
体系精髓
• 主讲:智能制造专家 惠佳伟
• 收获:惠佳伟先生以其深厚的行业洞察,系统解构了施耐德电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蓝图与技术架构。专家不仅阐释了智能化如何赋能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提升和能效管理跃迁的理论框架,更分享了全球灯塔工厂的实践经验,为社员们构建起理解现代智能工厂底层逻辑的坚实基础。

Part 2
眼见为实:智能工厂全景体验
• 主题:工厂介绍及实地参观
• 主讲:上海工厂资深专家
• 收获:理论赋能之后,是实地探访环节。在施耐德电气上海工厂专家的引导下,社群同学们深入车间一线,亲眼见证了施耐德电气如何将数字化蓝图落地为高效运转的现实。自动化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可视化操作平台、以及精益生产管理理念被完美融合。
专家着重介绍了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端到端供应链协同等关键实践,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数字化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效率革命和竞争力引擎”。
上海普陀工厂广泛、规模化地部署AI技术解决方案,以AI、5G与AR技术融入从产品原型设计、柔性生产、智能排程、供应链管理及生产设备运维的全流程,施家将AI能力率先落地于自身生产场景中,人均生产效率提升 82%,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荣誉称号。干净、有序、智能化的生产环境,正是“Life is On”(触手可及的生活,无处不在的能效)理念在制造端的生动诠释。



Part 3
智能制造理论奠基:顶层设计与核心架构
• 主题:施耐德电气
AI
应用探索
• 主讲:施耐德AI专家周浩杰
• 收获:本次参访的高潮聚焦于从一线一路晋升到工厂负责人的嘉宾的实战经验分享。
在持续探索工业+AI应用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看到了更多可能——全流程跟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进化贯穿工业制造的各个环节,AI正向着“全能打工人”的方向持续精进,并已深入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Part 4
头脑风暴:智慧碰撞,连接未来
• 主题:开放讨论
• 参与:商数社群成员 & 施耐德专家团队
• 收获:压轴的开放讨论环节,同学们结合参访所见及自身行业痛点,围绕“如何驱动打造一个具备创新意识的管理氛围。两位带队教授的适时点拨,更将实践案例升华至理论高度,深化了大家对于技术与商业融合的理解。现场互动频频,气氛热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系主任田林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陈祥锋教授

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系主任田林教授和陈祥锋教授
代表24级商数社群向合作企业致谢
听听24级商数人的心里话
●
2024级中文1班 陈悟一(海华科技大数据团队上海负责人)
实地参访拓展了我的眼界,了解了标竿企业的思维规范,尤其从车间展示能感受到一些站别线体的设计、廊道设计还有机台柔性生产设计的巧思,未来可能给予工厂布线等思维上的拓宽。
● 2024级中文7班 邵燕(某上市医药公司高级
人力资源总监
)
这次参访给我带来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参观制造业、第一次进入车间,了解伟大公司为何伟大,细节见真知。特别获得启发的是,战略布局后一定要通过指标推动一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走到你想走的位置。
商数价值:连接前沿,学以致用
本次由张英华同学(商数社群对外链接部负责人)成功促成并全程组织的施耐德电气之行,完美彰显了复旦MBA商数社群的核心价值:
● 顶级的业界链接:直通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全球行业领袖,带来一手、前沿的实践洞察。
● 深度的学习体验:超越理论课堂,通过实地探访与专家对话,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聚焦未来方向:紧扣“数字化”与“AI”的双核心,为同学掌握未来商业竞争的关键技能赋能。
● 强大的交流平台:与业内顶级专家、教授、优秀同侪深度交流,拓展视野与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