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目管理的前沿思维,遇上本土金融标杆的深耕实践,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答案,就写在2025级MPM1班的移动课堂里!
这一次,我们把课堂搬进了浙江萧山农商银行——这家扎根乡土、服务万家的“好银行”。没有PPT里的纸上谈兵,只有真实场景中的思维碰撞;没有单向的知识灌输,只有师生共研、校企对话的深度学习。一场以“理论+案例+对话”为内核的移动课堂,让我们真正体会到:项目管理,不止于方法,更在于视野、思维与担当。
小组案例分享:我们,是思想的输出者
课堂上,25MPM1班的每一个小组都拿出了“硬核”案例——从城市治理到科技研发,从企业运营到民生服务,我们用项目管理的视角,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
“痛点在哪?”,“方案是否击中本质?”,“经验能否复制?”......
每一次分享,都是思维的交锋;每一次提问,都是认知的升级。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项目管理的底层逻辑,竟能如此灵活地穿梭于不同行业之间。而我们,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思考者、实践的探索者。
教授领航:打开服务创新的“思维密钥”
丛国栋教授亲授《服务创新 思维训练》,一堂课,点燃了全班的思维风暴。 “什么是真问题?”,“如何跳出惯性思维?”,“逆向思考如何撬动创新?”
丛老师用一个个鲜活案例,带我们穿透表象,直击本质。我们记下的不只是笔记,更是一套可迁移、可复用的思维工具。课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讨论:“这个方法,能不能用在我的项目里?”——学习的热情,就这样在思考中持续升温。
高管面对面:听见来自一线的“实战回响”
最让我们振奋的,是与萧山农商银行行长陈全水的面对面交流。
他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分享了自己“劳逸结合”的管理哲学——管理者不是永动机,懂得调节,才能保持清醒决策,带动团队高效前行。
朴实,却深刻;接地气,却有力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银行家的智慧,更是一种可持续的管理生命力。那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优秀的管理者,从来不是孤勇者,而是能点燃团队、成就团队的引领者。
属于25MPM1班的集体荣光
这次移动课堂,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我们班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准备、协同输出;我们以班级为名,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代表浙商大MPM项目展现专业风采。课后,大家纷纷在班级群中写下感悟:“超出预期!”“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学习!”“原来我们班的同学这么厉害!” 是的,我们为自己骄傲,也为身处这样一个积极向上、互学共进的集体而自豪!
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成长,我们深知,每一次学习,最终都要回到实践。 未来,我们将把在萧山农商银行收获的思维工具、管理智慧、创新视角,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转化为推动项目落地的“硬实力”。
因为我们是2025级MPM1班—我们追求卓越,不止于课堂;我们志在远方,更脚踏实地。
下一站,继续出发! 2025级MPM1班,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