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办,浙江大学MBA职业发展平台和浙江大学创业管理MBA项目承办的“身临企境”系列活动再度启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创业管理MBA项目学术主任王颂,浙江大学医疗产业管理项目行政主任、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招生主管丁小燕,以及浙江大学创业管理MBA项目行政主任、浙江大学MBA职业发展平台负责人梁贝特三位老师一同带队,阿里云市场营销副总裁金桦博士和阿里云客户工作部副总监石薇薇出席分享交流。
本次活动,吸引到近50位浙大MBA学子走进杭州云栖小镇,深度参与了全球顶级的科技盛会——云栖大会,
完成了一次“科技洞察+商业思维+产学融合”的三维成长之旅。
前沿科技分享:读懂
AI
商业的现在与未来
阿里云市场营销副总裁金桦博士为MBA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AI的世界与变革》的精彩演讲,助力MBA同学们跳出“管理理论”的象牙塔,直面“技术驱动商业”这一现实命题。金博士从技术底层讲到商业应用,构建起AI商业化的认知框架。他详细介绍了通义千问大模型家族的技术矩阵,展示了AI如何提升程序员工作效率、颠覆内容创作模式,以及重新定义智能硬件交互。金博士强调,未来商业竞争的本质是科技认知与管理能力的双重较量,AI的每一次迭代都蕴含着商业机会的重构。
金桦博士关于“硬件被大模型驱动、软件被大模型重构、数据被大模型激活”的三层变革分析,更让同学们意识到:未来的商业竞争,本质是科技认知与管理能力的双重竞争。从AI手机到智能汽车,从办公软件到产业互联网,技术迭代的每一步都蕴藏着商业机会的重构,这恰恰是MBA学子需要敏锐捕捉的“时代信号”。
交流问答:碰撞思想,启迪智慧
在交流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与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互动。问题涵盖了AI算法投入、中美能源竞争、地方政府算力中心建设、传统企业AI升级等多个方面。专家们耐心解答,不仅提供了专业的见解,还分享了实际的案例和经验。
例如,针对中美在AI能源领域的竞争,金博士指出,中国虽然在算力卡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但在电力成本和能源布局上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的电力价格远低于美国,且能源供给总量远超当前服务器和算力所需的能耗,这为AI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基础。同时强调了数据安全和模型安全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在模型安全责任滤网和数据清洗能力方面管控严格,确保了AI技术的健康发展。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王颂老师的总结,为这场活动锚定了“产学融合”的教育价值。作为MBA创业管理项目学术主任,她提出希望可以以“通义千问大模型家族”为蓝本开发定制化教学案例的计划,这意味着:课堂将与产业前沿同频,MBA同学未来能在课堂上拆解真实的大模型商业应用案例,理解技术落地的商业逻辑;学习将具化“创业机会”洞察:当王颂老师强调“科技发展处处蕴藏创业机遇”时,同学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奇观,更是“AI+行业”的创业切口——如何用大模型改造传统供应链?如何借智能交互重构用户体验?这些思考直接指向MBA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
云栖大会展厅深度行:
在展览馆里完成“科技商业”的认知升维
云栖大会今年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主题,全景展示了AI与云计算深度融合的前沿成果。在4万平方米的展区中,每一个场馆都生动诠释了科技落地的力量,从基础设施、大模型到Agent和具身智能,可视化呈现AI的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AI从理论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
漫步云栖大会展览馆,对MBA同学而言是一次“沉浸式商业调研”:看智能汽车展厅,思考“出行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如何重构价值链”;看工业AI展区,分析“制造业的效率革命背后,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适配性”;看大模型办公场景,琢磨“工具变革如何推动组织效能升级”……每一次驻足、每一次拍照,都是MBA“商业敏感度”的刻意训练——将科技展品转化为“商业案例素材”,把技术术语翻译为“管理决策语言”。这种能力,正是浙大MBA“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办学愿景在科技时代的具象落地。
本次“身临企境”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科技认知-商业应用-创业探索”的闭环学习:在这里,你能看懂AI大模型如何改写行业规则,能预判技术浪潮中的商业机会,更能在“产学融合”的规划中,找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产业价值的路径。
未来,浙大MBA“身临企境”还将持续链接更多顶尖企业与行业盛会,让同学们在商业与科技的交汇点上,成长为兼具全球视野与中国智慧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