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六天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天即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落幕。本届进博会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参与其中,彰显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担当。
陆铭教授虹桥论坛发声:
“目前服务业发展不足但也是结构性的机遇”
11月6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振消费:世界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4.2馆举办。聚焦中国消费提振的“政策破障”与“开放共享”双轮驱动,全球政商学界领袖一起发出大力提振消费的“虹桥声音”,共同探讨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全球经济增长亮色的共识与路径。
本场分论坛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发表主题演讲。
陆铭表示,中国正在迎接一个“后工业化的社会”,目前服务业存在“供小于求”的问题,但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性机遇。面向“十五五”,中国经济结构要做重大的调整,一是要让消费成为新的经济拉动增长空间,二是在消费内部要充分重视服务消费。
为做到这一调整,要通过恢复经济提升收入,要优化假期,严格控制劳动工时 。同时,考虑到服务消费更加依赖于中心城区,所以城市更新要有更加紧凑的城市空间安排。要投资于人,投入于服务消费的场景,在相关政策里面要减少限制性的措施,能够让消费空间得到有效的释放。
交大安泰与第一财经、施耐德电器等联合发布
《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
11月6日,进博会期间,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牵头,联合第一财经、施耐德电气等权威机构发布了《2025 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下称“报告”)。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上海市普陀区委副书记赵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尹海涛,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宋志刚,第一财经常务副总经理杜坚,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席院长古月等共同出席发布会。
《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
《报告》是继今年5月21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牵头编制的《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零碳园区最新部署,开展零碳园区重点任务、案例解析、路径归纳、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研究后形成又一成果。该报告旨在抛砖引玉,联合业界同仁一道,为推动中国零碳工业园区的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尹海涛表示:“零碳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能源深度转型的关键环节。零碳园区就像一个‘能源微生态’,既有用电需求,又有电力保障,通过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的整体调动,在园区内部实现分布式的电力动态平衡,已然成为加速能源转型、推动碳减排最重要的实践之一。“
在11月7日举行的“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之一”的“零碳园区中国方案:园区绿色金融与商业模式创新”主题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严允泽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
她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关键落点是能源转型和产业转型。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提出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是在零碳园区建设的要求上强化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这有助于园区乃至更高层面实现资源、产业、经济、环境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希望以零碳园区建设为原点,进一步落实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建筑、零碳交通、零碳城市等,推进全经济范围内的绿色转型。
“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
交大安泰携手邓白氏发布
《商业数据×企业全球互联》研究报告
11月6日,进博会期间,邓白氏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商业数据X企业全球互联——数据要素赋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研究》白皮书。交大安泰副教授、全日制
MBA
项目主任曹宇峰出席。
白皮书系统剖析了全球化新格局,指出数据要素在宏观风险研判、精准市场触达、供应链韧性构建及跨境合规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提供了贯穿全链路的决策支持。
白皮书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将进一步重塑全球化路径。企业需将数据能力嵌入战略核心,以“数据驱动+合规护航”的新模式应对不确定性;政府与监管机构也需善用数据提升治理效能,共建安全、可信、高效的跨境数据流动生态,共同开启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