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技术浪潮都是创业者的良机
当科技创业者站上时代的浪尖
科创管理教育将成为他们弄潮的风帆
在复旦MBA科创青干营
同学们带着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而来
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求索答案
#Hey!科创人系列推出
“青干”特辑
一起来看
他们的成长故事
科创是一个长周期行为,要耐得住寂寞。
张京华
2021级复旦MBA学生
复旦MBA科创青干营首期学员
无锡泰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期分享学员
深耕跨国企业“按部就班”一路晋升,还是放弃“安稳”直面创业挑战?
对张京华来说,做决定并不困难。
从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毕业作为管理培训生进入美国强生公司后,张京华一直在医疗器械行业工作。飞速成长的同时,他日渐感到在企业的“条条框框”之下,“对自己的成长速度要求和公司的职场发展节奏并不匹配。”
“我的性格就是不喜欢墨守成规,不喜欢没有挑战的生活。”在一个职位“做满两年才能讨论升职”的外企职场,张京华无法满足于沿着 “可预期的未来”匀速前进。
于是,创业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在创业过程中,我有无限的想象空间。”2016年,张京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几年后,随着公司业务步入稳定阶段,他再次萌生了拓展新方向的念头。
这一次,张京华选择来到复旦管院成为MBA学生,又在次年入选MBA科创青干营,成为首期学员。“想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但下一步路该怎么走,我觉得是时候需要系统性的理论指引了。”
拓宽战略视野,学会给企业“把脉”
在进入青干营学习之前,张京华说自己对于“科创”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当时,医疗器械整个行业都处在模仿阶段。很多企业在钻研实现进口品牌的国产替代,完全原创的新产品并不算多。”张京华说,“身处当时的大环境,我对科创也缺乏足够的认知。”
“那时候我常说,不知道自己欠缺什么,但我知道自己肯定缺。”苦恼于如何扩张公司业务版图的同时,张京华在MBA的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困惑。“MBA的课程量很大。学了这么多课要如何融会贯通,课与课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怎样串联为整体,一度让我感到迷茫。”
进入青干营后,张京华发现自己找到了“开窍”的思路。“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钱世政老师、李绪红老师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并不是单讲这门课的知识点,而是用‘由面到点’的方式将知识糅合起来。例如钱老师讲财务策略,李老师讲人力资源战略之前,他们都会先讲公司战略。”
“所有职能部门的战略都应该为匹配公司战略而制定,我以前可能没有从更全局的角度去考虑,会觉得财务问题就是财务问题,人力问题就是人力问题。”张京华说,“原本的管理方法更像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学会了给公司全身‘把脉’,变得更善于找到引发问题的根源所在,而不是只看表象。”
企业深度参访也是青干营里重要的学习方式。前往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两家企业参访之前,张京华一直认为这两家是作为抗癌创新药领域头部竞品存在的“同类企业”。但在实际参访过程中,他发现原来这两家公司因为整体战略不同,所以选择路径也大相径庭,从业务战略到财务战略都有鲜明差异。“无论课堂学习还是参访,都带给我很深的感触,帮助我拓宽了自己的战略视野,大幅提升了顶层设计能力。”
更早、更少、更准,用“微技术”帮助更多人
2022年,就在参与青干营学习的同时,张京华还干了件大事——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了无锡。在那里,他创办了一家新公司泰讯生物,主要研发、生产医学检测用的微流控芯片和微球。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的全过程。因为具有液体流动可控、消耗试样和试剂极少、分析速度成十倍上百倍提高等特点,微流控芯片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泛,目前已经发展成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多学科交叉汇集的崭新研究领域。
“我们团队研发的微流控芯片和微球主要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张京华表示,传统的医学诊断对于癌症的判断主要依靠影像学,但影像学方法必须要积累足够的癌细胞后才会在影像上有所表现。而一旦癌细胞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续不仅会使治愈率相对变低,治疗成本也会增加。“如果能较早发现,尽早干预,病人在治疗效果和延长生存期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改善。”
“使用微流控芯片方法来检测,即使在十几亿个细胞里只有一个癌细胞,也可以捕捉到。”张京华介绍,微流控芯片和微球搭配使用,检测时需要在微球上添加抗体,让抗体与血液中的抗原结合。“微流控芯片像一条非常非常窄的通路,每次只能让单个细胞通过。我们可以将抗原看作磁铁,癌细胞就相当于铁。当单个细胞在微流控芯片里流动时,我们在其中几个位置放上添加抗体的微球,癌细胞经过时就会被抗体‘吸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精细捕捉到每一个癌细胞。”
此外,使用微流控芯片检测法时,所需的采血量相比普通检测也会大幅减少。“例如,原来做检测需要10毫升血液,现在可能只要1毫升,甚至只需要采集指尖血。”张京华说,“用测血糖的采血强度就可以做很多疾病的检测。“
除了癌症早筛,张京华团队也在探索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其他疾病诊疗中的价值。“例如临床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顽固性感染,到底是哪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无法确定感染源的话我们就无法对症用药。我们需要一种快速、低成本的确认感染源的检测方法,未来在这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大胆想象市场空间,严谨选择细分赛道
医疗行业历经千年历史,一直被称为“古老的朝阳行业”。分析行业前景时,张京华表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医疗条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医疗行业将始终充满潜力与活力,也随时充满挑战。“新疾病的治疗方法、发病原理的探究等等,技术的发展总会伴随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找出答案。”
“从长远前景来看,技术一旦有了新突破,应用市场将非常大。就像今年有RNA科学家拿到了诺贝尔奖,RNA是一种新型通用技术,不仅仅用于新冠疫苗,它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无限想象空间。”张京华表示,“这个市场一旦爆发,可能会达到万亿、甚至十万亿级规模,而你不可能在这样巨大的市场中吃掉所有的‘蛋糕’,只能选择一条非常细分的赛道,这条细分赛道的选择取决于结合自身背景的严谨的综合分析。”
在张京华看来,创业是对人性的挑战,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坎”,有时候也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企业参访的过程中,张京华见到了许多优秀的科创前辈,大家共同的坚守和勇气也给了他更多坚定前行的信心。
“科创是一个长周期行为,要耐得住寂寞。”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创业,科技创业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研发周期可能需要20年、30年甚至更久。“本来我想要创业一年实现盈亏平衡,三年获得盈利,但实际上可能要七八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张京华说,“有时候也会质疑自己是不是哪个地方做得不对,但在大量参访科创企业时发现,这其实是科创领域普遍存在的规律,从一开始就应该做好预期管理。”
青干营学员之间的交流也给了张京华许多启发。即使同属于“科创大赛道”,同学们其实都在完全不同的细分赛道上各自奔跑。“跨赛道的交流会碰撞出很多新想法。这两年大家普遍感觉缺少机会,我也曾经有过同感,后来发现科创的世界里机会其实特别多。大量新的基础技术出现,会带来应用层面的快速发展。”
“参加青干营之前觉得找不到方向,现在正好相反。” 张京华感慨地说,“我要做的不再是找方向,而是有那么多可选择的方向,我应该如何取舍,如何判断哪一条才是更适合我的路。”
目前,张京华在企业发展布局上实行短期业务和中长期业务“两线并行”,通过开拓短期现金流业务来为中长期业务做铺垫。“我们的研发周期非常漫长,过程中包括技术验证、药监局注册、市场准入等很多问题,这也是业内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医疗行业不是‘挣快钱’,需要大家慢工出细活。”
“没有英雄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英雄,我们要学会顺势而为。”在青干营二期开营仪式上,张京华作为首期学员代表在发言中分享道,“用青干营里学到的知识去优化公司管理,调整公司策略,我个人非常大的体会,这确确实实能够提高我们创业的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