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数字英雄何以炼成 · 师者系列|王永贵教授:科技赋能 商科力量—探索中国MBA教育未来形态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 | 作者:浙江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 | 责任编辑:安然
2024.03.1 18:14 | 浏览量:2027
学不可无师,在每一位MBA学子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有优秀可爱的师者陪伴在侧。他们学识渊博、深谙商道,与最先进的科研领域保持共振,与纷繁复杂的企业实践保持同频;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激荡青春、挥洒汗水,传授商业知识,也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与职业追求。
 
浙江工商大学MBA特别推出“ 数字英雄何以炼成 · 师者系列”,带大家走近这些数字时代商业英雄炼成道路上的“引路人”,听听他们讲述关于教学、学术、生活与理想的智慧与“绝招”。
 
首期嘉宾——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教授 王永贵
王永贵,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数字管理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14—2022年高被引中国学者,《管理世界》编委、《营销科学学报》专业主编、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副主编。
“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具备一批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微观企业。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塑造与提升,依赖于管理学科的力量、数字技术赋能的商科力量,以及各商学院培养的商界精英们。”——王永贵
 
时代在呼唤:工商管理教育(MBA)发展正当时
 
谈论当今的工商管理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是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为此,我们需要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需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台阶,需要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需要落实科技人才创新体系。作为商学院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探索和研究如何使MBA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数字时代,只有通过科技赋能,才能更加彰显商科的力量,推动工商管理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商科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世纪,美国福特在特定时期的衰败与通用汽车的突然崛起。其背后的力量,实际上是管理的力量、商科的力量,最伟大的企业家输给了最伟大的管理者。在日本,日式管理在特殊时期里成功地超越了美式管理,塑造了日本制造的辉煌。这背后的驱动力,同样源自商科的力量和管理的智慧。在国内,同样有着诸多案例。海尔凭借着独创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实现连续8年大型家电零售量全球第一。华为全面吸收西方管理方法和中国管理智慧,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流程化管理体系,成为世界上最受尊重的中国公司。
 
一切皆表明,工商管理学科并非可有可无,更不是“软学科”,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通过对比近年来MBA招生学校数量、中国GDP总量、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人口数量以及劳动力人数的发展曲线,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些指标呈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具备一批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微观企业。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塑造与提升,依赖于管理学科的力量、数字技术赋能的商科力量,以及各商学院培养的商界精英们。
 
 
时代大变局下的MBA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随着“ABCDE”数智技术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企业、个人、社会、区域还是国家,都在向数智时代稳步前进。面对逆全球化的趋势和技术壁垒等挑战,教育正在发生变革,工商管理教育也身在其中。其学习模式的变化、管理实践的变革,以及价值创造、价值交付和价值分享的变革都在不断演变。
在这一背景下,MBA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本土情境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知识教育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对管理人才的综合需要;数字化时代有着数字化转型与价值创造、交付和分享模式变革的新需求。新挑战也蕴藏着新机遇:问题导向、全球视野、科学方法在中国商学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已经走在打造中国自主的管理学知识体系的路上;贡献导向、综合素养、产教融合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探索和积累,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中国自主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构建和完善。
综合来看,我国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并不相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人才支撑不够坚实,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多更好的MBA人才,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真正会管理的MBA人才。国内众多优秀的商学、管理学和MBA项目,都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和追求变革。
在当前时代,对于工商管理教育而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唯一确定的就是“变”,万物服务化、万物数字化、万物智能化、万物创新化。方式、方法、工具创新永远在路上,企业角色在变,顾客角色在变,一切都在变。从人工经验到人工智能,从抽样到大数据普查,从物理到虚拟市场、元宇宙,从渠道、终端为王到顾客为王、内容为王,这些都呼唤着工商管理教育、MBA教育要发生变化。
 
 
工商管理教育(MBA)呼应时代要求:转型与对话
 
MBA教育需要积极呼应和响应时代的需求,在数字时代的来临和数字技术为个体、组织、社会带来方方面面变革的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转型、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升级与转型,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转型。基于此,MBA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好六个对话: 与时代对话,不做落伍者;与实践对话,不纸上谈兵; 与技术对话,更贴近管理实践的现实,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实,走得更硬; 与顾客对话,也就是与MBA毕业生的雇主对话; 与理论对话,以开放的心态对话国内外优秀的理论,走在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 对国际对话
 
MBA教育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以浙江工商大学的最新研究为例,研究团队为进行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数字化创新评价,构建了一个涵盖数字战略导向、数字创新成果、数字要素投入和数字创新绩效的多层次、多维度框架,并基于十余个公开和不公开的数据来源,正式发布了《2023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评价报告》。在报告中,团队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把企业、行业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另一类是数字原生企业的数字化创新。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和策略。
 
MBA教育也同样如此,要在做好六个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转型,要强调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环境。
 
 
将商学院建在产业里:浙江工商大学的“5C方案”
 
MBA教育的变革首先要牢牢把握管理教育的真谛和本质:一是研究价值;二是研究如何激发人善良的潜能。同时,MBA教育的变革要围绕着创造市场与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这也回应了彼得·德鲁克对管理职能的论断:管理有且只有两个职能——营销与创新。
 
基于此,浙江工商大学王永贵校长提出了“要把商学院建产业里”的目标,并依据“5C方案”,展开了深入实践旨在构建面向产-学-研-教深度融合的MBA教育生态系统,培养具有“三维四得五力”的高水平实践人才,切实服务浙江315、415x重点工程、乃至中国式现代化,为培养真正会管理的数字时代商业英雄持续赋能。
 
5C方案包括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Co-Education base)、与高管合作案例研究(Co-Case study)、共建课程项目(Co-Courses)、共同开展问题导向的团队行动学习(Co-Team level action learning)、共同培养双方人才(Co-GROWTH)。基于“5C方案”,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企业实现落地,授课教师既有前沿知识储备,也能与企业的优秀管理实践相融合。
 
浙江工商大学的MBA教育变革实践将产业、产业、管理者与大学、学院、教师进行了交叉融合,创新着MBA教育生态价值。从 针对性的角度,进行了场景式MBA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高水平人才、遴选高潜力人才。从 研究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式MBA人才培养,为行业提供重要实践问题解决方案,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定制培养人才。从 实战性的角度,进行了咨询式MBA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为真正会管理的数字时代商业精英持续赋能。从 共创性的角度,进行了共创式MBA人才培养,为老师转变管理研究范式实现自我超越提供实践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的MBA教育生态系统将 产、学、研、教深度融合。在“产”方面,把商学院建在产业里。在“学”方面,重构学科基石,推进管理学和人工智能、理工农医等多学科交叉。在“研”方面,夯实理论根本,推动前沿案例和中国自主的管理学理论构建。在“教”方面,推进教学创新,产学两栖教授与高管协同,坚持问题导向的团队共建共享。
 
将商学院建在产业里,应遵循“六重”。一方面, 重在建设、重在实效、重在机制,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另一方面, 重在特色、重在质量、重在口碑,结合自身MBA项目的优势、学科特色,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高质量MBA项目。在建设过程中, 理念、领导团队、师资、服务团队、创新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在理念方面,正确的理念能够决定良好的格局,进而决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方向。在领导团队方面,需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师资方面,需要具备高质量的师资,能够响应时代需求的师资,以及具备将商学院建在产业里进行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高水平师资。在服务团队方面,需要一流的服务和严格的质量把控,以实现完美的统一。在创新实践方面,需要持续创新、不断迭代式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
 
 
寄语
未来,中国MBA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正是这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旅程,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可能。因此,希望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中国MBA教育的美好明天!
快讯
更多
  • 西安科技大学2024级MBA新生拓展训练活动顺利完成
    09月06日
  • 西北工业大学2024级MBA(EMBA、陕MBA)MEM/MPAcc开学典礼暨企业导师聘任仪式圆满举行
    09月06日
  • 西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案例企业行| 嘉特数控机械的质量发展高地
    09月06日
  • 移动课堂 |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粤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MBA走进广东鼎泰高科
    09月06日
  • MBA教师风采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侯卓教授在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喜获佳绩
    09月06日
院校排行榜
1
清华大学MBA(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MBA(光华管理学院)
3
复旦大学-MBA(管理学院)
4
上海交通大学-MBA(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
复旦大学-MBA(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6
中国人民大学MBA
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8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9
南开大学MBA
10
香港大学MBA
查看更多
人物
更多
易靖韬 最近发布
院长声音 | 易靖韬:商科教育应体现中国特色,驾驭技术变化,服务企业实践
张菀洺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张菀洺老师
倪海英 最近发布
中国MBA网·华说赛专题|专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SAIF金融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