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信息传播、智能计算与创新赋能”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
本次研讨会作为中国传媒大学70年校庆的系列庆典活动之一,与学校因AI而强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旨在围绕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技术、创新方法、产业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陈国青,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谢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据智能与智慧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俊杰,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蒋忠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埃勒商学院副教授曹智,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数字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唐方成,国家舆情实验室执行主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沈浩,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院校合作部主任郭金录,《南开管理评论》专业主编陈晔,《管理学报》编辑部主任郭凯,《管理学刊》常务副主编张跃胜等来自全国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近200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大会上午议程由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栋晗主持,下午议程由科学研究处处长周建新主持。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在致辞中向与会者表示感谢,同时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为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挑战所做出的全面布局。柴校长强调:人工智能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校要积极主动应对未来传媒教育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坚决打赢新质生产力下人工智能的冲顶之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在致辞中就发展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陈院士强调,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旗帜。陈院士指出,要加强国际型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此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陈国青以“数值赋能:管理挑战与前沿课题”为主题,分别从数据层面、算法层面、赋能层面介绍了数智化的新跃迁,同时详细论述了数智化面临的三个挑战:数据治理挑战、数据偏差挑战以及数字化转型挑战。陈教授指出,数智化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新,要求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教授以“数字时代的跨国公司理论”为主题,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跨国公司理论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易教授介绍了跨国公司理论的时代演进,随后针对数字时代平台型跨国公司理论展开分享。易教授指出,平台型跨国公司崛起的核心有三点:生态系统竞争优势、局外者劣势、生态系统的国际化。易教授强调在生态系统竞争优势上,中国已经从跟随者转变为创新者甚至先驱者和领导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据智能与智慧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俊杰教授以“个性化产品组合设计:人工智能赋能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强调了数智化是颠覆传统商业逻辑、实现商业创新的利器。吴教授以产品捆绑为例详细讲述AI驱动的新型商业模式,并从产品与用户表征、用户-产品效用计算、用户-组合的生成、组合的整体评价等四个方面介绍了personalize bundle design(PBD)模型的总体架构。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教授以“电力需求侧管理:智能决策建模方法与实践”为主题,给出了在电力需求侧管理领域的智能决策建模方法。王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居民电力需求测负荷面临三大问题:异质性高,可控性差,智能性低。王教授强调,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带来了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埃勒商学院曹智教授以“企业决策的有限理性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分享了组织理论对新现象的启发。曹教授指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分别从企业研发新质生产力的动力、选择依赖现有或新创企业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评估新质生产力创新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创新过程的要求和问题;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考虑创新主体的有限理性。
在院长论坛环节中,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的五位专家就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互相分享见解,提出了学科交叉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术创新的关键,应促进经济学院与理工科交流;构建“数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和领导力的学生;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以“工科见长,文理交融”方式探索经济管理教育新模式;经济管理学科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形成交叉学科优势;交叉学科与科学艺术的融合为数字化治理注入了新活力,人工智能具有广泛能力等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共同指向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教育的跨学科融合趋势。
在主编面对面环节中,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院校合作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编辑部、《管理学刊》的四位专家围绕数字教材与管理学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发表了深入见解。专家们详细阐述了数字教材的战略意义、体系构建、改革方向及未来需求;《南开管理评论》聚焦管理研究转型,倡导高质量质性研究;《管理学报》的特色和“一个中心,两个背景,三个要点”的总体要求;《管理学刊》面向国家、政府和民生需求的办刊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关注选题。这些讨论为数字教材和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在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王栋晗院长指出,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是中国传媒大学数字经济创新研究的主战场,在推动我校人工智能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本次学术研讨会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教授、专家,搭建了一个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深刻体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前瞻性思考与积极探索,为中国传媒大学70周年校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秉持“因AI而强”的战略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推动信息传播与智能计算领域的创新发展。